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仙侠 >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 第1302章 南昌王做宰相差太多了

第1302章 南昌王做宰相差太多了

“好,一切便依陛下所说。”武后轻轻的握住了皇帝的手腕,神色真挚。

李治满意的笑了,然后看向乾元殿外,感慨的说道:“狄怀英终究出身太原,这一路走来,媚娘你和朕都多有照拂,如今他任职户部,你便多调教一下,将来也能成为国之干城。”

武后微微一愣,随即便明白了过来,皇帝这是要将狄仁杰交到她的手上。

如今看似武后失去了度支署,但实际上皇帝却是将狄仁杰送到了她的面前。

只要武后能够收拢得了狄仁杰,那么度支署自然就回到了她的手中。

一切就和诸事没有发生没有区别。

更甚至于,崔谧和骞味道都官升不止一级。

武后心里一声轻叹,皇帝这一手的确是抓住了她的要害,她也总不能让骞味道就在度支郎中位置上做一辈子吧。

“狄怀英为人正直,若是不做度支郎中,那么便是门下侍中的料子,如今做了度支郎中,那么他就会有做中书令,甚至于尚书左仆射的资格,将来和裴炎真正相争的人,恐怕是他。”武后抬头看向李治。

“不。”李治笑着摇摇头,说道:“狄怀英想要拜相,恐怕得在十年以后,如今这十年,真正能够和裴炎相争的,恐怕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苏良嗣。”

武后微微一愣,随即点头说道:“苏良嗣在诸般事务的处理上,的确要比元万顷和范履冰强些。”

“有些事情,他能够拉的下脸。”李治轻声说道:“再等上两年,苏良嗣可以直接调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然后升任侍中,那个时候,裴炎调任中书省,那么苏良嗣便可以以门下省和中书省相抗衡,尚书省再找上几个做事的……”

天下便平衡了。

“那么南昌王呢?”武后突然想起了李绚。

李治顿时笑了,摇摇头说道:“二十七郎的为人,媚娘又不是不清楚,他人有万千才智,但实际上心中却有万千思绪,做一任地方都督或许可行,但做宰相却差点,出出主意可以,但真要行事却有颇多顾忌。”

武后这下是彻底的愣了,她没有想到,皇帝对李绚竟然是这样的评价。

然而仔细想起来,却又赞同皇帝的这番话。

就拿《汉书》来说,当年李绚建议李贤舍弃《后汉书》编修《汉书》,但如今到了李显手里,《汉书》的编修却依旧放在那里一动不动。

哪怕现在东宫的位置已经坐稳,但编修《汉书》却依旧没有丝毫动静,这里面的他的心思如何,便已经能看的一清二楚了。

武后笑了,点点头道:“的确如此。”

“其他人看不透,以为他有万种能力,故而多番建言,让他留在外边。”李治轻轻冷笑,说道:“那么便让他留在外边,让其他人顾忌也是好事,总归是一枚棋子罢了。”

武后沉默了下来,这才是她认识的皇帝。

“至于裴炎,或许他能力出色,但只要巧妙算计,那么就可以让他做一个孤臣,剩下,便是以一敌众,如此,朝中便可平衡。”李治一番话,将未来朝局清晰的展现在武后面前。

武后不由得一声惊叹,皇帝平衡手腕,真的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当然,这里面还有韦家的因素,韦家虽然是世家,但也同样容易被孤立,若是他们做的出格,便用裴炎打压便是。”李治眼神中闪过一丝放松,裴炎做宰相不过月余,但雷厉风行的做事手腕,颇得朝野赞赏。

甚至这段时间,整个门下省的形式作风几乎已经是焕然一新。

赵仁本年纪老迈,很多日常事务都交给了裴炎去处理。

如今裴炎不过是门下侍中,却已经通过种种手段,反过来影响到了中书省,薛元超和刘审礼都感到一股压力。

这些年,中枢三省的行事作风也的确有些问题。

但没办法,赵仁本,郝处俊,戴至德,张文瓘,刘仁轨,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行事作风本就以稳重为先,换上裴炎之后,行事果断凌厉。

当然免不了会有错误,但这样的错误全部都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用裴炎来和韦家抗衡,再以其他诸相作为缓冲和调节,如此一来,未来的格局就可以成型了。

“陛下,若是……”武后刚要说些什么,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

武后和皇帝同时皱起了眉头,他们夫妻两人说这番私人话的时候,是绝对禁止任何人打断的,除非……

……

武后和皇帝同时抬头,然后就看到王福来快步从外面走入,脸色中满是担忧。

在御案之前站定,王福来将手里的奏本递上,神色凝重的说道:“陛下,天后,常州有人起兵谋反。”

李治神色平静的看了王福来一眼,然后看向武后问道:“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武后轻轻点头,说道:“是一名名叫刘龙子的道士,趁着今年大旱,装神弄鬼,用做了机关的龙头杖吐水,来欺骗百姓,煽动谋反,有三个县的民众跟随其起兵,其中有精锐千人,其他附逆万人。”

“还有呢?”李治神色越发的冰冷。

“刘龙子在早年间,和曹王曾经有过交往,如今亦是曹王在背后提供各项资助。”武后说出一番令人无比惊讶的事情。

“十四弟啊!”李治轻叹一声,所谓谋反,历来都是有多年辛苦算计。

李治自问,自己主政还算勤政爱民,尤其这件事情,虽然对外累战,但战事多胜,带给大唐的收益远大于消耗。

还有江南,这些年,朝中对江南也算是多有照顾,甚至就连状元也都给了江南,但他们还是在别人的挑唆下谋反了。

“传旨,零陵郡王李明,多交匪人,为人不安,故废为庶人,由赣州都督府严加看管。”李治的眼神中带出一丝杀意。

“喏!”王福来立刻躬身。

“传旨,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绛国公裴行俭,调兵一千;越州都督府都督来敬业,调兵一千,南北夹击平定叛乱,安抚百姓,同时清理隐田,察查不法。”

李治冷笑一声,说道:“常州虽然有旱,但断不至于有人挑唆,就直接谋反,这里面免不了有官府中一些人的明暗配合。”

武后略微沉吟,低声说道:“陛下,当地大族也要查吗?”

李治沉默了下来,地方大族历来是朝廷治理天下最大的阻碍,但同样,他们也是朝廷治理最大的帮手。

如何处置地方大族,向来是一件需要谨慎斟酌的事情。

“按证据查吧,有实证牵连进来的,便依律法严办,让刑部参与进去,该流放的流放,该杀的杀,最后所得的田地,一半发放给当地百姓,另外一半,迁移其他地方的流民吧。”李治悄无声息的,又狠狠的刺了一刀。

当地百姓和当地世家彼此知根知底,但迁移外地的流民过去,那么多少能给当地的官府一些助力。

“那么常州刺史沈迁?”武后的脸色郑重起来。

“让裴行俭看着办,朕还是希望沈迁能够体会朕的的心思,如果不能,那么他这个常州刺史也就别做了。”李治轻轻摆手,对于沈迁,他还是有几分期望的。

“沈迁在昌州任上已有七年了吧。”武后略微思索。

李治点点头,说道:“当年杨德裔致仕之后,便调了他过去,当初南昌王任职婺州,沈家便很是帮过一些忙。”

“话说回来,南昌王也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回东南了吧?”武后突然点了一句。

李治摇摇头,说道:“自从当年任职半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了,除了南昌王府还有一些商队通过杭州出海以外,其他的联系倒也没有什么了,和沈家更加多年没有联系,倒是裴行俭和来敬业和他关系不错,一二年后将来敬业调回便是。”

“陛下英明。”武后笑笑。

李治轻叹一声,说道:“来家和南昌王的关系一直不错,但事情都在明面上,暗地里倒是难得的什么都没有。”

“嗯!”武后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还有,裴行俭既然已经插手常州隐田清查,那么这只手便一直插在里面,日后山东的事情完了,他正好调过去全面查察江南,朕也想看看江南真正的家底。”李治的眼神幽微。

武后想要开口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没有开口。

……

彭王府,后院石桌之前,刘瑾瑜目光直直的看着眼前一系列的朝廷人事跳动。

从郝处俊致仕,到李敬玄顺势调任尚书右仆射,刘审礼顺势调任中书令。

裴炎由此升任侍中。

刘伯英调任刑部尚书,武承嗣调任礼部尚书。

裴行俭调任扬州都督府长史,欧阳通升任兵部尚书。

雍州长史杨再思升任卫尉寺卿,陆元方调任雍州长史。

其他还有很多眼花缭乱的调动,但核心只有一个,狄仁杰调任户部度支郎中。

裴炎,武承嗣,欧阳通,陆元方,狄仁杰。

虽然这么多的调动真的看的人眼花缭乱,但只要把握住核心,一切也都还是明了的。

武后,世家,太子。

三者相互制衡,相互约束。

这就是皇帝的平衡手腕。

而这里面,南昌王府的收益也不少。

欧阳通升任兵部尚书就不说了,这里面本身就有和吐蕃呼应的味道,军中也不会有人不满。

陆元方虽然是李显在洮州时的老师,但他在江南时便已经和她家夫君关系密切。

至于狄仁杰,刘瑾瑜微微摇头,狄仁杰虽然看起来和王府关系密切,但一切都是为了大唐,双方之间并没有多少的隐私往来。

所以关键时刻,狄仁杰会帮忙,但不会不顾一切的帮忙。

裴炎也是一样,原本他还是武后的人,只不过后来个人野心彰显,这才投向太子,但也多是若即若离。

裴炎和王府虽然有些关系,但和这个人相处需要极度谨慎。

最后便是武承嗣,刘瑾瑜面前凝重起来,一个武承嗣当然不足为虑,但有武后支持的礼部尚书,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陛下的调整似乎有些多,刻意的痕迹太多了,远没有当年的羚羊挂角。”刘瑾瑜轻叹一声,眼睛却微微眯了起来。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