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现代言情 > 代宋:我哥是宋江,开局重演陈桥兵变 > 第0125章 决战撒马尔罕(下)

以耶律大石的精明,他当然不想相信岳飞只有这一支伏兵。

当牛皋冲杀而出的时候,耶律大石并没有调兵去增援。

而是在等着梁军的伏兵全部出来之后,他再将自己的主力全部扑上去,将其一举歼灭。

西辽的军队比起梁军虽然将近要多出一倍,但是西辽军因为成分相当的复杂,就是以契丹人为主力的军队因为其他民族的投靠,也十分的复杂。

这样的军队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团结。

友军一旦处于弱势的时候,鲜有上去助阵解围的。

都等着敌人将不是本民族的友军削弱。

当牛皋的一万骑兵冲不动西辽军的右翼时,尤其是一万预备队也没有再西辽军的左右两翼之间撕开一个缺口的时候,岳飞点燃的第二堆烽火。

两炷红色烟雾滚滚升腾。

王贵领兵杀出。

于此同时,岳飞身边最后的预备队一万骑兵也冲了出去。

耶律大石见了这一幕,以为岳飞已经动用了全部的兵力了。

立刻,他也将身边的人马全部出动,和梁军决一死战。

一场将近六十万人的大混战就这样开始了。

西辽军整体上不如梁军团结,但是人多势众,兵将之骁勇丝毫不逊于梁军;

而梁军的主要战力又是以骑兵为主。

面对这样的混战,骑兵时不占优势的。

就在耶律大石以为胜局已定之时,突然梁军阵上又燃起了第三炷红色浓烟。

耶律大石一看浓烟,心中大惊,他没有想到岳飞还有第三只伏兵!

不多时,但见关胜、韩韬、魏定国、单廷圭率领三万骑兵绕过战场,冲着耶律大石的中军猛冲了过来。

这支骑兵十分的有特点,魏定国、单廷圭率领他们的特种骑兵分作左右两路,一路神火,一路圣水;关胜、韩韬居中冲杀。

耶律大石看到这一幕,顿时傻眼了。

这三万骑兵与他的三十万大军相比起来,虽然不值一提,但是,此时此刻,这三万骑兵却犹如千钧之力集中在一根绣花针的针尖之上。

一针下去,只要扎对了地方,那也是能取人性命的。

耶律大石急忙令自己身边的五千骑兵一万五千步兵去抵挡。

可是,哪里还抵挡的住这犹如山洪倾泄一般的骑兵冲击。

耶律大石一看形势不妙,下令全军大军回援中军。

岳飞一见西辽军开始撤退,提枪上马,率领着自己的一千亲兵,也冲了下来。

两军杀得正是激烈之时,最是忌讳撤军的将令,甚至连帅旗都不能后退。

谁的帅旗先退,谁的军队就有溃散的可能。

因为在士兵看来,帅旗后退,那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

想都不用想,当然是吃了败仗啊。

西辽军开始出现溃散的迹象。

岳飞帅旗摇动,号令三军,能冲猛打,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关胜、韩韬、魏定国和单廷圭更是不给耶律大石任何重振旗鼓的机会,三万骑兵,紧紧的咬住耶律大石不松口。

最终,耶律大石虽然摆脱了追击,但是他的三十万大军却四散溃逃。

往东耶律大石肯定是不敢去了,他收拢被打散的人马,往西逃走。

当然,这一战梁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十七万大军,阵亡的就有四万余人,因伤致残的有一万多人,受伤的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虽然损失惨重,但终究还是胜了。

岳飞在稍作休整之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往西追击耶律大石。

当岳飞一战而胜的捷报送到宋清的案头上时,宋清大喜过望。

立刻嘉奖岳飞全军,兵命令岳飞务必要捉到耶律大石。

另外又给吴玠送去圣旨,让他务必尽快攻下虎思斡尔朵。

同时,宋清又给大理国送去了一道圣旨,对大理国王说明当前形势,希望他能够主动纳土,进燕京面圣,并且许诺大理国王大梁铁帽子王,世袭罔替。

宋清给吴玠的圣旨送出去不到七天,吴玠的圣旨反而先进了燕京城,禀明宋清,西辽的都城虎思斡尔朵已经拿下。

西辽王室除了耶律大石之外,全部就擒。

宋清看了吴玠的捷报之后,心中的高兴自不必言,但是现在他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争取 不动刀兵平定大理;

第二,收回兵权。

在平定大理之后,大的战事基本上就结束了。

将军们打仗贯了,想要他们交出兵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岳飞、吴玠和韩世忠这些将军们都手握重兵,俨然室一方诸侯,要他们交出兵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宋清所面对的局势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所面对的局势一样。

其实也不仅仅和赵匡胤一样,而是历代的开国帝王都面对这样的问题。

战争结束了,兵权怎么收?

刘邦的经验是杀。

将那些有封王企图的大将全部杀掉,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等;

再就是赵匡胤的经验,杯酒释兵权。

但是杯酒释兵权也决然不是喝顿酒就能解决问题的。

在喝酒之前,赵匡胤也是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的。

起码首先有不动神色削弱这些将领权利的手段;

其次,让出了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权利给这些将领,比如所不抑兼并。

如果宋清要收回兵权,要像赵匡胤这样收回权利,那就也得像赵匡胤这样操作,那样的话,那不是走了宋朝的老路吗?

宋朝为什么积贫积弱?

除了重文轻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太严重。

大量的土地被豪强兼并,百姓流离失所,一遇到灾荒,朝廷就是当地招兵。

朝廷招兵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只是为了给当地壮丁一口饭吃,免得他们揭竿而起。

这个就细思极恐了。

壮丁可以当兵,那老弱妇孺呢?

难不成就活该饿死吗?

再者说来,这样的目的招募的军队能没有任何的战斗力,一遇到战争,就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这也就是正史上宋朝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