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仙侠 > 三国:大事件签到系统 > 第二百四十八章士人比例

听了林凡的话众人一脸愕然,建设书院可跟书楼不同,文渊阁只需要在每个城内建设,摆放好书籍即可,大不了再有几人看管。

而要建设书院就远没有这么简单。

比方说阳城目前有适龄儿童万余人,这就不能只开设一个书院,那样就会有一部分前来学习的孩童路途遥远,而且人数太多非常不利于管控,所以像是阳城这种规模的城池,至少要要建设十个学院,每个学院至还少要配备五到十名夫子,这算下来可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文渊阁印刷书籍会有不错的收入以供支出,这一点即便孔融蔡邕不懂商事也能有所判断。

但这免费的书院是完全没有收入,如今这两郡之中十二岁以下的孩童至少要有七八十万,刨去那些年龄太小的,也要有半数之多,为这么一大批孩子兴建学院,再进行教育,一定是一笔巨额开销。

林凡这么做当然也有自己的心思。

这时帮人读信写信都要收钱,十里八乡的地契都要到州府内找夫子代写。

这种水平怎么处理政务?

所以这个时代缺少能处理政务的士子,也是困扰每个势力的大事。

要知道即便曹操打下整个北方,麾下的官员也不到三千人,和治下百姓的比例还不到七千分之一,也就是一个人需要管辖七千名百姓,而到了林凡上一世的那个时代,比例已经不足三十分之一。

一个人管三十个人和一个人管七千人,效率哪个更高,不用想都明白。

当然,如果没有良好的官员体系和经济作为支撑,过多的官员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让政权变得更加臃肿不堪,不过这些都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什么都不做,只会停滞不前。

兴建书院一方面会让治下不缺少处理政务的士子,尤其是那些十一二岁的少年,通过两年时间的教育很快就能上手普通政务,另一方面也会吸引大量的人口流入治下,到时便可以从税收等各个途径进行弥补。

推行此事林凡也不会操之过急,毕竟他如今势单力薄,单靠之前郿坞带回的财宝可不够做这么大的事,而且在一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发现这将动摇他们千百年来积累的优势后,一定会发难,到时免不了还要折腾一番。

之前林凡把这个想法告诉荀悦、鲁肃等人时,他们都听的一愣一愣的,即便是二人这种大才,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也很难跟上林凡的思路,不过在片刻后他们还是想明白了这种做法,并且对其大加赞赏,也将能有如此深远眼界的林凡视作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林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蔡邕一干人等后,在场之人也都是一脸懵懂。

好在在场之人都绝非庸碌之辈,在林凡细心的解释下也都渐渐明白了这么做的意义所在。

“长生大才,此乃万世之功、万世之功!”蔡邕吹胡子瞪眼的嚷道,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形象。

孔文举也是赞赏连连,甚至还向鲁国所在的方向拜了几拜,告知先人的夙愿就要得以实现。

林凡转向王粲和阮瑀,“不知二位有没有兴趣留下来,助在以下一同治理此地?”

王粲的脸色微微一红,尽管他年龄不大,可对功名利禄倒不是一无所求,尽管林凡既然想留他在此就不可能没有官职,但王粲还是想确认一下自己能得到什么职位。

可是一旁的阮瑀却支支吾吾的说道:“在下可以一试。”

林凡微微一愣,他记得前一世如果不是曹操放火烧山,几次相逼,阮瑀根本不会出仕,没准会成为一位隐士,如果少了人生中的那些经历,可能也写不出那么好的作品。

他觉得比起王粲,阮瑀和自己似乎更加难以产生共鸣,可没想到对方竟是最先答应。

实际上阮瑀也有自己的心思,他得到名师的指点,文章写的十分精炼,而且有极高的音乐素养,所以也有著书立言,成为蔡邕这种名家的想法。

可如今只是小有才名,根本没有太多人愿意帮他传颂作品,只是小规模的流传,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蔡邕这种程度。

阮瑀不愿为官,生怕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成为束缚,他只想在文章、歌赋上有所建树,所以听林凡说起马上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听到他的答复,蔡邕和王粲也有些惊讶,他们一直都听阮瑀说自己不愿出仕,可没曾想竟突然答应了林凡。

蔡邕说道:“林太守,小徒阮瑀虽不善言辞,但其才学却是毋庸置疑,老夫已经好些年没遇到过这种奇才了,你很快就会发元瑜所长的!”

“蔡先生高足自然非同常人!”林凡跟着夸赞道。

阮瑀连忙躬身行礼,“二位谬赞,在下无地自容!”

王粲这时说道:“既然元瑜兄在此,仲宣也想留在此处。”

“哦?”孔融笑了笑,“前日不是听说蔡先生举荐仲宣为黄门侍郎,怎么不去长安,跑到阳城讨官做?”

“这······”王粲一时语滞。

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能自由出入禁中,接触到众多朝廷机密,地位非常重要,可诏令下达时的长安局势极为混乱,李傕郭汜随意任命官职,大肆打压异己,朝廷官员各个朝不保夕,所以王粲才没有赴任,

林凡见他尴尬便上前解围,“如此甚好,如今我们刚接收汝南,正是用人之际,二位都满腹经纶、胸有韬略,如能得到元瑜和仲宣的助力,阳城一定会如虎添翼!”

“多谢太守!”王粲和阮瑀一同说道。

如今的林凡军声势如虹、民望高涨,是士子投靠的最佳人选之一,更何况林凡还与他志趣相投,对文化、治学之事尤为关心,加上之前被关在天牢中时准备前来相救,这些都成了林凡在蔡邕心中的加分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